在电力保障体系中,高空作业车是电力抢修场景里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,其操作安全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抢修效率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恢复。相较于普通高空作业场景,电力抢修具有紧急性、高风险性(涉及高压电环境)、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,因此高空作业车的操作规范也存在诸多特殊要求,这些要求围绕“安全****、高效抢修”的核心原则,贯穿于作业前、作业中、作业后全流程。
一、作业前:聚焦“环境排查”与“设备适配”双重点
电力抢修往往发生在突发故障后,作业环境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,因此作业前的准备工作需比普通场景更细致,尤其要针对电力场景的特殊性做好排查与适配。
首先是作业环境的专项排查。普通高空作业可能仅关注地面平整度、周边障碍物,而电力抢修场景下,必须优先排查作业区域的“带电环境”:需使用专业仪器检测作业半径内是否存在高压带电体,明确带电设备的电压等级,确保高空作业车的任何部位(包括伸展的臂架、作业平台、绳索等)与带电体保持符合安全标准的距离——不同电压等级对应不同安全距离,且需预留一定安全冗余,避免因设备晃动、气流影响等意外情况导致触电风险。同时,还要排查作业地面是否存在地下电缆、管线等隐蔽设施,防止支撑腿架设时对其造成损坏,引发二次事故;若作业区域在户外,还需关注天气条件,遇有雷雨、大风(通常风速达到一定级别)、浓雾等恶劣天气,严禁开展高空作业,这是区别于普通高空作业的重要安全红线。
其次是设备的针对性检查与适配。除了常规的高空作业车性能检查(如制动系统、液压系统、轮胎状态等),电力抢修场景下还需重点检查“绝缘防护”相关部件:作业平台的绝缘层是否完好、有无破损或老化痕迹;臂架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,需定期检测并记录绝缘电阻值;操作人员使用的绝缘手套、绝缘鞋等个人防护装备,需在作业前检查外观及绝缘性能,确保无问题后方可使用。此外,根据电力抢修的需求,高空作业车可能需要搭载专用工具(如绝缘操作杆、电缆切割工具等),需确保工具固定牢固,不会在作业过程中掉落,同时工具的绝缘性能也需符合安全标准。
二、作业中:严守“带电防护”与“操作精准”双准则
电力抢修作业中,部分场景可能涉及带电作业或在临近带电设备的区域作业,因此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带电防护要求,同时保证操作精准,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或延误抢修进度。
一方面,带电防护措施必须到位。若作业区域存在带电设备,操作人员需始终保持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,严禁跨越安全警戒线,作业平台上的工具、材料等也不得靠近带电体。在进行可能影响带电设备的操作(如更换高空线路部件)时,需提前采取绝缘隔离措施,使用绝缘挡板、绝缘罩等将带电体与作业区域隔离,防止意外接触。同时,作业现场需设置专人监护,监护人员需具备丰富的电力安全知识和高空作业监护经验,实时关注作业人员的操作动作、作业平台的位置以及周边带电设备的状态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(如作业平台靠近带电体、操作人员动作不规范等),需立即发出警示信号,要求作业人员停止操作,待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。
另一方面,操作精准性要求更高。电力抢修往往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精细操作(如对接电缆接头、安装线路绝缘子等),这就对高空作业车的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作业车的操作技能,能够精准控制作业平台的升降、旋转、伸缩,确保作业平台稳定在合适的位置,避免因平台晃动导致操作失误。在调整作业平台位置时,需缓慢操作,避免急停急动,同时关注作业平台与周边物体(如建筑物、树木、其他电力设备)的距离,防止碰撞。此外,作业过程中需保持与地面指挥人员的实时沟通,地面指挥人员需根据现场情况,准确向操作人员传达操作指令,确保双方信息同步,操作协调一致。
三、作业后:强化“设备维护”与“记录复盘”双环节
电力抢修作业结束后,并非意味着工作的完全结束,还需做好设备维护和记录复盘工作,为后续的抢修作业奠定良好基础,同时总结经验,不断优化操作规范。
在设备维护方面,需针对电力抢修作业的特殊性进行专项检查与维护。作业结束后,首先要对作业车的绝缘部件进行清洁和检查,去除绝缘层表面的灰尘、污垢等杂物,检查绝缘层是否有新的破损或老化迹象,若发现问题需及时修复或更换。其次,对作业车的液压系统、制动系统、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,查看有无漏油、漏气、电气故障等情况,及时进行维修保养。对于作业中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和专用工具,需进行清洁、消毒和绝缘性能检测,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,妥善存放备用。此外,需对作业车的燃油、润滑油、液压油等进行补充,确保车辆下次作业时能够正常运行。
在记录复盘环节,需建立完善的作业记录制度。作业人员需详细记录本次抢修作业的时间、地点、作业内容、涉及的带电设备情况、作业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、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信息。同时,参与作业的人员需进行集体复盘,总结本次作业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:如作业前的环境排查是否全面、作业中的安全防护是否到位、操作是否精准、应急处理是否及时等。通过复盘,找出操作规范中存在的漏洞或可优化的环节,及时调整和完善操作流程,为今后类似的电力抢修作业提供经验参考,不断提升高空作业车在电力抢修中的操作安全性和效率。
四、人员要求:具备“双专业素养”,即“高空作业技能”与“电力安全知识”
高空作业车操作人员在电力抢修场景下,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高空作业操作技能,还需掌握丰富的电力安全知识,具备“双专业素养”,这是区别于普通高空作业人员的重要要求。
从高空作业技能来看,操作人员需取得相应的高空作业操作资格证书,熟练掌握高空作业车的结构原理、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,能够应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(如液压系统故障、电气系统故障等),并具备基本的故障排除能力。同时,操作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,能够适应高空作业的环境(如高空眩晕、恐惧等),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,正确采取应急措施。
从电力安全知识来看,操作人员需系统学习电力安全法规、高压电安全防护知识、电力设备基本知识等,了解不同电压等级电力设备的安全距离要求、绝缘防护措施以及带电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。能够识别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(如带电设备风险、触电风险、高空坠落风险等),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。此外,操作人员还需掌握基本的电力应急处理方法,如遇有人触电时,能够正确采取触电急救措施(如切断电源、进行心肺复苏等),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助他人。
总之,高空作业车在电力抢修中的操作规范,是结合电力行业的高风险性、紧急性和专业性形成的特殊要求,涵盖作业前、作业中、作业后的全流程,同时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。只有严格遵守这些特殊要求,才能在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,高效完成电力抢修任务,快速恢复电力供应,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。